玉门市石油管理局厂区内电动作业车辆、检测设备数量众多,日常作业对能源补给的需求频繁且紧急。以往厂区内充电桩数量少、充电速度慢,常出现设备排队等待充电的情况,影响作业效率;同时,充电桩区域缺乏有效的监控和门禁管理,存在非授权使用、安全隐患难以及时发现等问题。为此,该局启动了厂区快充站建设项目,并配套升级监控及门禁系统,旨在打造高效、安全的快速能源补给网络。
一、项目背景与建设需求
1.1 原有能源补给的短板
原有厂区充电桩多为普通慢充设备,单台设备充满电需 4-6 小时,难以满足电动作业车辆短时间内快速补能的需求。且充电桩分布零散,缺乏统一管理,加上监控覆盖不足,时常发生非作业车辆占用充电位、充电过程中出现异常无法及时察觉等情况,严重影响了能源补给的效率和安全性。
1.2 项目建设的核心目标
本次项目建设旨在通过新增快充设备、优化充电桩布局,构建覆盖厂区主要作业区域的快速能源补给网络;同时,升级充电桩区域的监控及门禁系统,实现对充电过程的全程监管和人员、车辆的精准管控,保障充电安全,提升能源补给效率,为厂区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二、快充站建设与系统配置
2.1 快充站布局与设备选型
结合厂区作业车辆的行驶路线和停靠区域,在物流中心、维修车间、作业调度区等关键位置规划建设 6 个快充站,每个站点配备 4-6 台 120kW 大功率快充桩,可在 30-60 分钟内为电动作业车辆充满电。设备选型上,优先选择具备智能充电保护、兼容多种车型接口的快充桩,确保满足不同类型电动设备的充电需求。
2.2 监控及门禁系统升级
在每个快充站区域安装高清红外摄像头,实现 360 度无死角监控,可实时捕捉充电过程中的设备状态、人员操作及周边环境情况;同时,配备智能门禁系统,采用车牌识别和 IC 卡双重认证方式,只有授权的作业车辆和人员才能进入充电区域,有效防止非授权使用和无关人员进入。监控及门禁系统与厂区中央管理平台对接,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和远程管理。
三、实施过程与应用协同
3.1 分阶段建设实施
项目分三个阶段推进:第一阶段完成快充站选址、设备采购和施工方案设计;第二阶段进行快充桩安装、电路改造及监控、门禁系统布线施工;第三阶段完成系统调试、设备联动测试及人员操作培训,确保各系统运行稳定、协同高效。
3.2 系统协同应用
监控系统实时记录充电过程中的电压、电流、设备温度等数据,一旦发现异常情况,如过压、过流、设备高温等,立即触发报警,并同步推送至管理人员手机终端;门禁系统与充电管理系统联动,授权车辆进入后,系统自动识别车辆信息并分配空闲充电桩,充电完成后自动结算费用,实现 “进入 - 充电 - 离开” 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。
四、应用成效与管理价值
4.1 能源补给效率提升
快充站投入使用后,厂区电动设备的充电时间较以往缩短了 80% 以上,基本实现了 “随到随充、快速补能”,彻底解决了排队等待充电的问题。据统计,电动作业车辆的日均有效作业时间增加了 2-3 小时,整体作业效率提升了 30%。
4.2 安全与管理水平优化
监控及门禁系统的升级,使得充电区域的安全管控能力显著增强,非授权使用情况基本杜绝,设备异常和安全隐患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处理,充电区域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了 90%。同时,通过系统对充电数据的统计分析,可为厂区能源管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持,助力优化能源分配和成本控制,实现了能源补给网络的智能化、精细化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