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能源物流车占比超 60% 的情况下,充电难题一度严重制约企业运输效率。如今,随着汽车充电桩集群建成投用,这一困境得到彻底解决。
一、运输 “电荒”:传统充电模式的三大痛点
1. 供需失衡困局:企业每天发车超 80 台次,原有的 12 个分散充电桩只能满足少量车辆充电需求。高峰时车辆排队充电长达数小时,运输效率大幅降低。
2. 布局混乱顽疾:充电桩位于厂区边缘,物流车辆每次充电都要绕行很远,不仅浪费时间,还增加了能耗成本。
3. 管理滞后短板:依靠人工登记充电情况,很容易出现疏漏。曾经就因漏记充电时长,导致车辆半路断电,引发客户投诉,影响企业信誉。
二、集群破局:三位一体的创新解决方案
(一)硬件集群化:打造 “5 分钟充电圈”
在物流中心、仓库出入口等核心区域,密集部署 50 台充电桩,形成 “快充岛 + 慢充区”。快充桩功率大,能快速补电;慢充区利用夜间谷电,降低成本。还采用创新技术,一个充电桩可同时为多台小型设备分时充电,提高空间利用率。
(二)管理智能化:构建数字充电中枢
开发专属 APP,司机通过手机就能查看充电桩状态、预约充电位,系统还会规划最佳路线。后台管理系统借助 AI 算法,能提前预测车辆充电需求,合理调配资源。比如遇到暴雨天气,系统会提前预留充电位,避免出现拥堵。
(三)能源协同化:绿色电力新生态
将充电桩集群接入工厂光伏发电系统,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充电,减少碳排放。同时与电网公司合作,在用电高峰自动调整充电功率,既保障电网稳定,又能获得节能补贴。
三、从蓝图到实景:项目落地三步曲
1. 精准测绘规划:用一个月时间详细测绘厂区物流动线,通过大数据模拟多种运输场景,确定最优充电桩布局方案。
2. 闪电式施工:采用预制化充电模块,仅 45 天就完成全部设备安装,施工速度大幅提升。
3. 全民技能升级:开展 “充电达人” 培训活动,通过趣味考核,让司机快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。
四、显著成效助力物流升级
充电桩集群投入使用后,公司物流运输有了明显改善:车辆充电等待时间大幅减少,运输准时交付率显著提高;通过错峰充电和能源优化,降低了用电成本;数字化的管理方式,让故障响应更及时,运维效率得到提升,客户投诉也大幅减少。
五、行业新标杆:从 “充电” 到 “赋能”
史丹利定西公司的实践证明,充电桩集群不仅解决了充电问题,更为物流升级提供了助力。其创新模式成为行业典范,吸引众多同行企业前来学习。随着技术不断发展,未来充电桩集群将在智慧物流网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,推动行业向绿色高效运输转型。